手机版
帕金森病 Parkinson's disease
帕站首页 专题讨论 帕金森病 放心医生 中医与帕 病友故事 留言交流 脑起搏器 专家解答
 
(第1页,共1条)
ouqiangfe: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实验研究  IP:116.27.65.203  日期:2009-12-17 [回复1楼]

  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及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实验研究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本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由北京协和医院张振馨牵头的于1997~1998年在北京、上海、西安开展的随机抽样调查显示,调查的55岁以上29,454名居民在65岁以上人群中的帕金森病患病率为1.7%(75~84岁为2.74%,85岁以上为4.07%),与国外报告类似,报告估计中国55岁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约170万人。
  
  帕金森病属于疑难病,迄今尚无根治方法,一旦患病则需终身治疗,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损失。迄今为止,左旋多巴凭借其起效快,减轻症状明显等优点,仍然是治疗帕金森病的“金标准”。然而,“替代疗法”只能改善症状,而不能控制本病的进程,而且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加大,其治疗作用越来越小、毒副作用反而越来越大。外科立体定向手术虽然近期疗效较好,但远期疗效大多数不理想,因病例尚少,疗效难以肯定。基因疗法的研究虽然提示了美好前景,但基因移植亦因免疫排斥、伦理方面的问题而仅处于实验阶段,于临床应用为期遥远。
  
  近年来发挥祖国医学的优势,应用中医药治疗该病,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延缓病程的进展,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早中期PD,已经在临床中初步观察到中医中药能改善临床症状和患者基础体质状况,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因此,为了深入了解中医药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本课题在已有的临床研究基础上,我们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使用我国2006年最新发布的PD诊断标准及疗效判定标准,观察中医药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同时我们进行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试验研究,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研究领域做了一个初步研究。
  
  第一部分中医六经厥阴辨证治疗早中期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PD的病程长,虽然难治,但同时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相当长的治疗时间,因此,牢牢把握这个时机,及时尽早的开展PD的中医药治疗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本研究者认为,PD以肢体颤抖和筋脉拘紧为主要表现,按六经辨证属于厥阴病,厥阴脏气亏虚,不能自持,寒热相激,阴阳相荡而病发也。精血亏虚,筋脉失养发为拘病,精血亏虚、肝风内动发为颤病。本课题采取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厥阴病主方当归四逆汤加减的帕病1号方和乌梅丸加减的帕病2号方对早中期P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试图寻找一条以六经厥阴病辨证治疗早中期PD的新路。
  方法: 本研究选择早中期PD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按试验组:对照组=1:1共计60例通过pems3.1版统计软件得出随机数字,进行筛选后,按患者就诊时间进行简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中药加美多巴片以及单独使用美多巴片治疗。试验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最后共收集病例60例。试验组及对照组病例均无脱失。
  结果: 两组病例治疗前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年龄、家族史、Hoehn—Yahr分级标准及生活机能障碍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资料分析表明,治疗前两组基线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两组病人治疗前后UPDRS量表评分比较,试验组病人治疗后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以及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并发症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病人治疗后日常活动积分、运动功能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以及并发症积分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善(P>0.05)。 两组病人治疗后UPDRS量表评分改善程度比较,其中就精神、行为和情绪积分、日常活动积分、运动功能积分改善程度而言,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并发症积分改善程度,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 按进步率评价疗效比较,60例病人经治疗,无效或进展13例,稍进步15例,进步30例,明显进步2例,总有效率78.33%,其中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以中药结合美多巴治疗早中期PD患者60例随机对照试验表明:试验组可改善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状况、日常活动能力以及运动功能,而对于并发症无明显改善。治疗后两组比较,试验组对于患者精神、行为和情绪状况、日常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方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但在并发症改善程度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临床试验结束时,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第二部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纯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 以β-ME诱导MSCs,观察其向神经干细胞分化的表现。
  方法: 1、大鼠MSCs体外分离培养;2、用免疫荧光标记的表面分子CD34、CD44、CD45抗体对P2代MSCs进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鉴定;3、MSCs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4、取诱导后4h,6h,8h的细胞爬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察尼氏体;5、统计学处理数据。
  结果: 结果显示诱导后MSCs出现神经表型。未经诱导MSCs仅表达少量Nestin(6.0±2.30)和BDNF(3.5±1.65)。经β-ME诱导后Nestin阳性细胞显著增多。甲苯胺蓝染色发现,诱导6h和8h后的神经细胞的胞质中存在着深蓝色的块状或颗粒状的尼氏体。
  结论: 通过本部分研究工作,我们建立了一种富集、纯化大鼠MSCs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容易形成标准化;取材方便,创伤小,扩增效率高,可在短期内得到10~9个MSCs。建立了对大鼠MSCs进行科学评估的技术平台,通过流式细胞术分析MSCs的表型,鉴定纯度,而定向诱导实验可确定MSCs的分化潜能。利用自主建立的技术平台,分离、纯化了相当数量的生物性状较好的MSCs,这些MSCs经过β-ME诱导产生了相当数量的NSCs,可以供下一步研究工作使用。
  
  摘于:http://cdmd.cnki.com.cn/Article/CDMD-10572-2008100019.htm
   

输1-2个字  (共1条)